达川区人民医院

生死救援
2011-03-28 11:07: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医疗战线上的长城
生死救援 
 
编前语:如果说,51年前,为了抢救61个阶级兄弟的故事,让无数国人深深感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么在51年后的今天,达县医疗战线上的白衣天使,只为一个病人,调动一切力量,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一曲抢救生命、珍重生命的华丽乐章,亦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石桥求援
201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三,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来临,人们还完全沉庆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气氛之中,享受着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盛宴。
2月15日上午11时31分,在达县人民医院出诊科,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年青的值班护士张国兰迅速地抓起话筒,
“喂,您好,这里是达县人民医院出诊科。”
“我是石桥区卫生院,我院有一位清宫大出血患者,需立即转院到你院妇产科,请火速支援!”话筒里传来十分焦急而响亮的声音。
“请问还有其他要求吗?”张国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出诊护士,连忙提醒到。
“对了,病人流血不止,请带1000毫升血液,时间要快啊!”
“好,我们立即出发。”
张国兰立即放下话筒,动作十分娴熟地作完电话记录,迅速拉响了紧急出诊的铃声,因为她知道,抢救病人最宝贵是什么。
时隔不久,在达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办、医教科、妇产科、检验科、护工办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邓小伟这位前往甘肃参加过2009年玉树抗震救灾,在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却依然行驶在静谧乡村公路上的出诊司机,今天四线值班,刚从区乡拉病人回来正准备吃饭时,一听到出诊铃声响起,就立即扔下饭盒,跑到救护车上,飞快地发动起发动机,静静地等待着其他医护人员的到来。多年以来,这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的出诊司机总是默默无闻地冲锋在医疗战线的最前沿,在汶川、在青川、在玉树我们总能见到他们“模糊”的身影。
3分钟过去了,救护车载着妇产科主治医师杨旭,检验科高弘医师、出诊科护士张国兰、出诊护工潘传文,呼啸着冲出了达县人民医院,向石桥方向奔去。
 
多方支援
下午1时08分,达县人民医院的年青主治医师杨旭还没等车停稳,就飞快地跳下救护车,早已等候多时的石桥区医院院长田建民,副院唐廷轩及达县卫生局副局长赵继兵早已等候多时,赵继兵副局长专程赶赴石桥检查卫生工作,他听闻此事,十分着急,就在石桥区医院责不旁贷地当起了总指挥。
 “太吓人了!太吓人了!病人身上的血都快流干了!”一到清宫人流室,检验科医师高弘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尽管工作多年,见过众多的失血病人,但失血如此之多的场面还是第一次见到。事后高弘仍然心有余悸地回忆到。
清宫流产室内,从事妇产科基层工作多年的李琼医生见到杨旭,暗暗松了一口气,因为对于县医院妇产科的技术力量,特别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杨旭,多次紧密无间的合作告诉她,杨旭是值得依赖的。但她仍然不敢有半点马虎,连忙向杨旭介绍病人的基本情况,和病人使用止血药物后症状,希望杨旭能“人到病除”。
此时病人已出现轻微休克状态,脸白如纸,收缩压80mmHg,舒张压测不到,各种生命体征均显示,病人垂危。看到众多期盼的眼神,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她,“沉着,沉着,再沉着,”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心地用右手掏出阴道内的血凝块,一块,一块……
“啊!血!又出血了!”突然,不知是谁最先发出惊呼,
“怎么办?怎么办?”杨旭大脑飞速的运转着,
“病人阴道活动性出血,病人出现间断性休克昏迷”,“需立即手术”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最直接反应。
出现如此危急情况,杨旭焦急地说道,“马上请示县医院唐晓红主任,病人不能转移,请求就地实施手术。”介于病人流血十分严重,考虑到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又赶紧补充到“请检验科同志筹集2000毫升血液和500毫升血浆。”
 
艰难决择
“我完全同意就地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从下午1点到3点,唐晓红的电话就一直没有断过。
下午2时30分,清宫人流室内,杨旭的额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平时举重若轻的手术刀在此时如此的沉重,从医15年来,这种感觉是还是第一次,今天,就是现在,她必须作出决择。立即施行手术,还是等待麻醉师和血液的到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冒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个小小的呼吸就会影响到她不当的决定。
从医的人都知道,行子宫切除术,必须实行全麻(全身麻醉),而石桥医院的麻醉医生由于设备等原因不能实施全麻。如果不能及时施行手术,病人可能因失血过多死亡;如果实行硬麻,则病人有可能因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病人的阴道内仍然在出血,血袋内的血液剩下也不到300毫升了。“实施局麻,切除子宫”经过一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杨旭果断作出大胆的决定。在场人都被这位巾帼英雄所折服,立即准备起来。
“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同时,请县医院麻醉科医生支持。”赵局长补充到。关键时刻,县卫生局领导给力啊!
 
救命之血
15日下午2点30分,自从接到准备血液的命令后,检验科的李君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飞快地拨打着达州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因为医院已无该种血型血源了,只得向市中心血站求助。
大家知道,今年春节血源告急,不仅是达州市,乃至全国各大城市血库都纷纷告急。
“什么,此种血型也不多,只能用于最危急的病人,需请示,”李君华真的着急了,立即向院长吴武请示,中午吴武也接到了石桥区医院田院长的求援电话,就一直牵挂此事,当即就指示业务副院长乔俊东具体协调、组织。吴院长亲自向谭站长协调,请求血站给予支持。
2点50分,在达州市中心血站站长谭德高的亲自调配下,终于将2000毫升的宝贵血液护送到达县人民医院,行政驾驶员潘亮接到办公室潘淑兰主任的命令后,早已在院坝内蓄势待发,他小心翼翼地将两袋血液和一袋血浆用安全带捆绑在副驾驶座位上,生怕由于路上的颠簸使血液受到损害,因为他知道,这可是等着救命的血啊!
 
安全脱险
下午4时10分,潘亮带着2000毫升救命血液率先赶到。4时30分,在乔俊东副院长的全力协调下,县医院妇产科主任唐晓红、经验丰富的麻醉师曹前作为第三批救援队伍在行政驾驶员张启伟的护送下急时赶到。他们急时为病人续上了救命血液,口腔插管进行了全麻。
终于,病人的流血止住了,清宫人流室内传来一阵欢呼声。
晚8时许,石桥古镇灯火辉煌,热闹非凡,长长的火龙在古老的街道上舞动着,人们尽情地追逐着,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康的幸福景像。当杨旭、高弘等一行人走出手术室时,看到这一美好的情景,尽管已是筋疲力尽,尽管已是饥肠辘辘,但他们仍然充满了无限满足和自豪,为了人民健康,他们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有意义的。
晚9时许,病人被抬到了达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望着救护车渐渐远去的身影,石桥区医院田院长及部分医护人员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尽情享受到石桥古镇千年文明所带来的快乐。
17日上午,在达县人民医院五楼妇产科8床,李光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床上的妻子,面对记者,这个朴实憨厚不擅言语的汉子浸出了泪花,半天哽咽到,“替我谢谢他们,真的――没有他们――我――我――”由于输血已明显好转的妻子覃育飞忍不住在旁小声提醒到,“要感谢达县人医院,要感谢血站啊!”
原来病人名叫覃育飞,今年37岁,家住石桥10大队6组,由于20天前发现停经,阴道少量流血,丈夫知道后,多方寻求药方为其治疗,但一直无效,15日上午9时许,妻子到石桥区医院看病,自己仍然到山上采药,希望能治好妻子的病。
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差点让结婚十八载的爱妻阴阳两隔,丈夫李光成至今仍然深深地自责着。
  请不用感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达县卫生局长梅育太作出的响亮回答。“面对人民群众遇到生命危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履行好我们的神圣职责。”
 
编后语: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风格。党的教育,在我们心里开出了多少最芬芳的共产主义鲜花?你数不清,这种思想使人们创造了多少共产主义大协作的奇迹?你数不清,但是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事情,却每天都在你的身边发生。” 
文章记述到这里,《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开篇话不禁又在我们耳边回响,在当前人们对医疗行业发生普遍质疑、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交替时期,达县医疗卫生战线上的白衣战士用行动再次续写了“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感人故事,无怨无悔地无声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伟大誓言。
这次救援,达县人民医院选派了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司机、最好的麻醉师、最好的检验医师,三赴石桥。牵涉到达县人民医院、当地石桥区卫生院及达州市血站、达县卫生局等多个部门,全县上下100余人关注、参与、配合、支持,最后终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充分展示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昂扬斗志;充分展现了他们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的优良作风。
这次成功的救援,也充分证明了达县医疗系统是一支充满爱心、充满活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们为了人民的健康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
                 黄跃军

上一篇:诗一首 春天里
下一篇:诗一首 小莉 柳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