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

洒向患者都是爱
2011-07-11 16:00:17   来源:     作者:  点击:

洒向患者都是爱
——记传染科主任万乐平的平凡事
  
阳光可以使万物充满生机,使心灵的冰点融化。而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最真诚的纽带。阳光般的爱便是从心而生的语言,它饱含着生命的力量,传达着情感的真谛。多年来,有一位一直战斗工作在传染病临床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正是用他那阳光般的爱滋润着患者痛苦而又脆弱的心灵;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一个又一个患者送达了健康和希望。他就是达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万乐平。
  提起传染科,外界总是望而生畏,认为这是使人得传染病的恐怖地方;而医院内则有人认为传染科是一个小科室,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对这个科也不屑一顾。然而,万乐平却不是这么想,因为他知道这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虽然传染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一年365天除了休息,每天要面对的病人都是传染病人,随时都要承受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但是他却始终持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对待病人,从没怨言,从不嫌脏,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爱心、细心、热心、耐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万乐平, 1989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1998年任传染科主任。20年来,他待病人如亲人,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他视工作如生命,努力攀登医学科技高峰。在传染科的岗位上,他热心为患者服务,不怕脏、不怕累。他钻研医术,精心诊疗,因病施治,安全有效,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爱戴。2003年被县委表彰为抗非先进个人、2008年获县狂犬病控制先进个人。在医院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经常与“肝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打交道,深知病人及家属的心里痛苦以及别人的歧视。病人对“乙肝、肺结核”的恐惧,使他在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病人心理学。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如有一位石桥姓李的“脑中风”病员,曾因腹泻就诊,好后他所有健康方面的事都来咨询他,而他每次都能耐心地为他气排忧解难。有一次,他突然出现双下肢重度水肿,很想去医院治疗,由于行动不便,只能在家忍受疾病的煎熬。万乐平得知后,马上驱车二小时前往。在病人家里,经过一系列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发现病人近来高血压病控制不理想,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加上长期的卧床等因素而导致的双下肢水肿,万主任告知病人如有什么不适感,及时手机通知他。临走时,患者硬要塞给他出诊费,但他拒绝了。
  人们常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困难时刻能够冲得上去”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身边的共产党员。但万乐平虽然不是不一名党员,但常常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着神州大地。在那次“抗非”中,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专门病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万乐平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走上“抗非”第一线。他率领救治人员在极其容易被传染的情况下,毫不退缩,根据病情需要,近距离接触护理病人,自始至终从不后悔,日以继夜,英勇地同传染病作斗争。排查疑似病人40余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他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抗非奉献之歌。
  万乐平的医疗工作,可以用四个“细”来概括:病史询问细,体格检查细,诊疗计划细,随访观察细。他十分看重诊断依据是否充分。因为正确的诊断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有一位81岁的离休老同志,因为腹痛、腹泻1个星期,在其他医院一直按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效果不好,大便失禁,痛苦不堪。后来到万乐平的诊室,万乐平仔细询问了病史,病人原来有便秘的老毛病,有半个月没解大便了,但是几天前解出过小的粪块,十分臭。再一检查腹部,左下腹摸到一个长长的硬硬的包块。原来仍然是便秘作的怪,经过清洁灌肠,腹痛、腹泻马上消失了。病人感激不尽,连声道谢。有一位老年黄疸的病人入院,入院诊断考虑病毒性肝炎。万乐平查房时问病人大便什么颜色?病人说正常。再问到底是什么颜色?你看没看?病人支支吾吾不吭声。万乐平让他现在就解大便,一看是白陶土色,马上申请核磁共振检查,原来病人得的不是病毒性肝炎,而是胰头癌。
   忠于职守和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万乐平就是这样一位对病人一视同仁、视病人如亲人的好医生。在他眼里,病人不论贫富贵贱,权势高低,长幼男女。不以贫而弃,不以贵而附。他和患者之间坦坦荡荡,清清白白,没有私欲,没有贪念。
   去年初,一位从邻县来的中年男子,身患重症肝炎,由于家在农村没钱治疗,自己已准备放弃,而万乐平却未放弃,他反复研究,根据病情制定出了一套花钱最少,又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康复出院了。东凑西凑了100元钱,硬要塞给万乐平,他说:“虽然我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但这100元钱你一定要收下,算是我对你的一点心意”。 万乐平婉言谢绝,他说,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职责,我怎能再收受你的“红包”呢?出院时病人买来一串鞭炮,在病房楼下点燃,以表达他的感谢之情,像这样感人的事迹在万乐平的身上经常发生。
  万乐平常说:“在感染科里的病人,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思亲的孤独和对死亡的恐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患者,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病人的病情变化当作最高指示。万乐平每天都要穿行于每个病房,走到病床前,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轻轻握起病人的手,细心询问他们的感受,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离开时,还要轻轻拍一下他们的肩膀,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万乐平这些细小的动作让病人们感觉特别贴心。而对于一些年纪大、行动不便、在家休养的患者,往往只需要打个电话,万乐平便会尽快向其了解病因,诊断病情,并和病人家属一起商讨最佳治疗方案……正是因为这样持之以恒的付出,他拥有了很多患者朋友,而这些患者也把万乐平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向他倾诉心中的恐惧和苦闷。同样,万乐平无论工作有多忙,也总不忘定期与已经治疗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叮咛一些注意事项,把自己的关心和问候送给他们。
                                     hyj75715

上一篇:勤学苦练,做最好的共产党员
下一篇:缅怀过去 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