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

刀尖上的绚烂人刀
2011-12-07 16:32: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刀尖上的绚烂人生
 
11月26日,星期六,早上7点,达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医生吴滔准时起床,8点钟准时到病房查房——这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
一小时后,查房结束,吴滔和助手徐敬简单收拾起一些医疗器械、纱布和药品,嘱咐助手上街买了些牛奶等营养品,然后匆匆上路,赶往数十公里外的偏僻山乡达县虎让乡。那里有一位胃溃疡穿孔出院病人,65岁了,吴滔放心不下,决定再去看一看。这是继11月2日那个大雨天之后的第二次回访了……
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全心全意,从医27年,吴滔恪守做人从医之道,以无怨无悔的付出把爱岗敬业精神诠释得无比深刻,用妙手回春的技术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病痛,把如沐春风的温暖送进了病人心里,赢得了单位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交口称赞。
采访完吴滔和相关人员,记者给了六个字的评价:敬业,技精,善良。
 
“病人是我的牵挂”
 
“下辈子不嫁医生。”这是吴滔妻子的气话。
“病人是我的牵挂。”这是吴滔与妻子的对白。
27年职业医生生涯,吴滔对工作近乎痴迷。在家里,他几乎不做家务事,孩子学习很少过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此没少挨妻子数落。职业的习惯和敬业的态度,让他一心扑在工作上。
两年前,妻子身体一直感觉不舒服,想去外地大医院瞧瞧。吴滔答应抽空带妻子走一趟,可至今未能成行。吴滔的解释是:脱不开身;妻子给他白眼: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
在吴滔眼里,节假日和平时没多大区别,早晚查房是雷打不动的例行公事,哪怕是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走进病房,看见病人,听见病人的招呼声,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再苦再累也感到特别轻松、特别有成就感。”吴滔说。
外一科是县医院的大科室,承担着普外、胃肠和肿瘤外科的治疗任务,病人多,手术多。当了11年外一科主任的吴滔在带领科室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很多额外工作。作为医院外科的“一把刀”,他记不清加了多少班、干了多少份外之事。抢救外科危重病人的专家会诊,有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有他;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授课,也有他……他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1992年,达县新村乡发生一起特大客车翻车事故,40多名乘客烧伤。吴滔临危不乱,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将众多危重病人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
2008年5月,达县南外镇南坝发生火灾,当时他正在家休息。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吴滔抓起衣服就跑回医院,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
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乔俊东说,吴滔是达县胃肠外科的学术带头人和达州市医疗专家组成员、达州市医学会胃肠专委会委员,爱岗敬业在全院是出了名的。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夜查房,从没耍过公休假;其他科室在手术中遇到意外情况,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哪怕是深更半夜。
因为常常接到突来的手术任务,午夜的电话铃声让吴滔的妻子形成了思维定势:“晚上只要电话响,我接都不接,就知道是找他的。”
 
“生命是最珍贵的”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命。吴滔深知,手术刀下关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没有良好的医疗技术,愧对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和良知。
1984年,吴滔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甫一上岗,就把身心投入到心爱的医疗事业。上班他兢兢业业,虚心向老前辈学习;下班回家,总是一头钻进书房,总结手中病例,翻阅医疗书籍,更新所学知识,将理论融于实践。他还先后外出进修了两年,专家名医的熏陶,医疗理念的升华,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吴滔常说:“生命是最珍贵的。”他尊重生命,关爱病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传统腹外科手术属于较大的手术,风险大,吴滔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将胃肠吻合器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同时将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间置空肠代胃术运用于临床,均获得成功;他将PPH技术用于重度痔疮治疗,成为全市首个把腹腔镜用于普通外科的人。
渠县土溪镇7岁男孩雷鹏(化名)身上长期带着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受尽折磨和同学耻笑,父亲带其四处求医未果,2010年12月慕名来到外一科。吴滔诊断:这是我市首例双脐尿瘘管,几百万人才能发现一例。当时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传统手术方式,但是会留下永久性疤痕;第二种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小,最重要的是原肚脐眼能完全保留,但该项技术多用于肝胆泌尿外科领域,用于普外科的不多,在达州市也属首创。吴滔带着助手徐敬经过周密设计,大胆选择腹腔镜手术,解除了孩子的痛苦。
常年在深圳打工的达县龙会旗杆坝村刘某,2006年以来,每年春季都会出现上腹疼痛、呕吐、恶心症状。为此,他跑遍了深圳大大小小十几家医院,花了四五万元仍未治愈。今年3月,吴滔凭借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疑其是肠系膜上动脉胡桃夹综合征,后经CT增强扫描证实。由于该病极为罕见,其治疗也鲜见报道,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吴滔带领全科医生认真讨论治疗方案,为其施行十二指肠悬韧带松解、十二指肠复位
 
术。五年病痛一刀除,刘某和家人万分感激。
作为一家县级医院的业务骨干,吴滔从不忘记“传帮带”的责任。该院50%的外科医生他都曾带教过,不少已经走上中层干部岗位,有的还成为了院领导;全县乡镇卫生院大部分外科医生接受过他的培训和指导。
 
“带着感情看病”
 
“带着感情看病,想着农民开方。”这是吴滔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记者,达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一次病不容易,作为医生,能做的就是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最满意的服务,给伤病中的人们一缕灿烂的阳光。
和同事交朋友,把病人当亲人。吴滔说话和气,平易近人,大家都说他“没有距离感,好处”。资助困难病人生活费,拿车费给出院病人,给初出校门的徒弟生活费、代其“送人情”,大街上急救突发疾病的老人……他就这样默默坚守着心底那份善良和真诚。很多病人与他成了朋友,因此常接到“陌生”的电话。
他还常常回访出院病人。11月26日,记者跟随他去达县虎让乡8村2组,看望一位胃溃疡穿孔病人。车至洛车乡,坐了20分钟船,又爬了半小时山路,方才到达半山腰的李阳才老人家里。沿途院落、田间不时有村民亲热地打招呼:“吴医生,李老汉的病好多了,多亏了你们哦!”吴滔很随和地应答。其实,此前他与这些村民也就是上次回访的一面之缘。
10月12日,李阳才胃溃疡穿孔,出现昏迷,入住县医院做了胃穿孔修补术。9天后,病情渐好的老人害怕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还未拔管就固执地出院了。回家一周,老人病情恶化,伤口化脓,神志模糊。吴滔惊闻其家人正在准备后事,异常着急。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11月2日中午,吴滔顾不得上午三台手术的疲惫,带着助手徐敬和护士王娟,冒雨赶往李阳才家,途中几次摔倒,之后为其做了消毒清创手术。
11月26日,吴滔再访李阳才,见其恢复得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又亲自为其消毒换药,交待家人注意事项,还赠送了一些纱布、药品、营养品等。老人死里逃生,儿女惊喜不已。
在行医生涯中,吴滔尽可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处方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不收红包,实在推不掉,他就将红包交给护士长打入病人住院费用。正是这种善良,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赞誉。
2009年,达县南外镇一位70多岁的渔翁因直肠癌住进医院,手术前亲属硬塞给吴滔1000元钱。手术一结束他就把钱交给护士长转作老人的住院费。老人得知此事,亲自下州河捕了两条鱼送给吴滔。
说起吴医生的“好”,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达县石梯镇蹬子村村医温选兵感触颇深。“吴主任待人实在,凡是我送到他那里去的病人,没有一例失败的手术,大家都说他不光技术好而且医德好,都愿意找他看病。”“曾经有这样一家人,7年前女儿患胃癌初识吴主任,后来母亲患胆结石,外孙疝气,全是找他做的手术!”
 
  ·黄跃军 蒲小莉 周红霞 本报记者 蒲建国·

上一篇:秋日诗语
下一篇:2011年达县人民医院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