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

房颤抗栓应规范
2012-04-20 08:4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国内外研究表明:脑梗塞是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其中心源性脑卒中占到了15%,大部分与房颤有关。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6倍,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瓣膜性房颤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8倍。并且,心源性脑卒中比非心源性脑卒中更易致残;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所致脑卒中往往更严重,其中致死性脑卒中占25%。
尽管房颤的四大治疗原则: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去除病因早已为广大医务人员所熟知,但目前国内因种种原因临床应用却不尽人意:或忽视抗栓,或抗栓不规范。2010年欧洲心脏协会(ESC)房颤诊疗指南已重新就卒中危险评估提出了新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积分:将房颤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年龄≥75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心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指南认为还不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该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治疗策略:存在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以上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2分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存在一个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为1分者,服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均可,但推荐口服抗凝药;无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0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还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为此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包括高血压(1分)、肝肾功能损害(1或2分)、卒中(1分)、出血史(1分)、INR波动(1分)、老年(如年龄>65岁)(1分)、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1或2分),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时卒中风险和高INR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存在种族差异,国内的专家还是建议参照上述积分系统指导临床规范抗栓治疗。作为基层医院的县级医院长期战斗在房颤防治第一线。路漫漫其修远兮,宜将上下而求索。
国内外研究表明:脑梗塞是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其中心源性脑卒中占到了15%,大部分与房颤有关。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6倍,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瓣膜性房颤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8倍。并且,心源性脑卒中比非心源性脑卒中更易致残;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所致脑卒中往往更严重,其中致死性脑卒中占25%。
尽管房颤的四大治疗原则: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去除病因早已为广大医务人员所熟知,但目前国内因种种原因临床应用却不尽人意:或忽视抗栓,或抗栓不规范。2010年欧洲心脏协会(ESC)房颤诊疗指南已重新就卒中危险评估提出了新的评分系统——CHA2DS2VASC积分:将房颤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年龄≥75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心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指南认为还不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74岁和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该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治疗策略:存在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以上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2分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存在一个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为1分者,服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均可,但推荐口服抗凝药;无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0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还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为此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包括高血压(1分)、肝肾功能损害(1或2分)、卒中(1分)、出血史(1分)、INR波动(1分)、老年(如年龄>65岁)(1分)、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1或2分),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时卒中风险和高INR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存在种族差异,国内的专家还是建议参照上述积分系统指导临床规范抗栓治疗。作为基层医院的县级医院长期战斗在房颤防治第一线。路漫漫其修远兮,宜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杏林深处有雷锋
下一篇:手术室里的护士